我手写我口,我口述我心——作文指导二、三式
发布时间:2011-9-20 20:40:46 浏览次数:339

中学生苦于作文久矣!在作文教学过程中,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共同心理——畏难。也就是“怕作文”、“作文难”,见到作文无形中有一种心理压力。常听学生考前说:“这次考试,也不知会出什么作文题?”由此可见,作文在学生心目中既神秘又艰难。若能排除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,我手写我口,我口述我心,创设一种望文而喜的情绪该多好啊!以下是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,当作抛砖引玉。

一、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——引导学生写生活

1、认识生活处处是作文

叶圣陶说过:“写作不是一种点缀,一种装饰,而是生活本身。”对一个学生而言,他的生活环境大体是家庭——学校——社会。这里就有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。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这一点,我做了两件事:(1)我搜集了许多有关写家庭、学校、社会方面的文章念给同学们听,如《妈妈逛商店》、《一堂生物课》、《老师到我家》、《今天我值日》……使大家认识到:这样的事我们也经历很多。只是以前没注意到,作文时竟去硬想、硬编那些高、大、全的东西,所以就感到“难”了。(2)我把和同学们一起生活的事每天都写成2-3篇小文章,天天念给同学们听,诸如《课间操的钟声》、《我和大家一起值日》、《我也唱一首……》,我写的这些人和事都是同学们看到的,并且和我一起经历过的。每当我念完时,都爆发出一阵欢乐。在我的示范和鼓励下,很快同学们也动手写起自己的生活了。就这样,我引导大家写自己经历的、看见的、听到的、想到的事。一开始学生写的较为粗糙,只要是自己生活中的事,就给予肯定,就表扬。这样,很自然就消除了作文中的“畏难”情绪,而且越写越乐写了。

2、引导学生学会提炼生活

教室前摆放的自行车被风刮倒了,许多人经过而置之不理,这时有一位同学主动扶起来。你能从这普通的事件中发现人们的美好心灵吗?也就是能否从诸多平凡事件把那些有意义、有价值的材料提炼出来,这就需要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生活指导思想,像自来水哗哗地淌着,能主动去关的人的思想境界是高的,这是因为他有着正确的生活指导思想。学生如果会选择生活和提炼生活,把经历的、看到的、想到的事件经过提炼,写成作文,这就做到了人们常说的:“作文来源于生活,又要高于生活。”因此,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琐事去挖掘生活的真、善、美。如朱自清在《匆匆》一文中说:“洗手时,日子从水盆里过去;吃饭的时候,日子从饭碗里过去……。”朱自清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中,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提炼出时间转瞬即逝,要珍惜时间这个中心。

总之,在作文过程中,引导学生学会提炼生活,发现生活的本质,既指导了作文,又指导了做人,在表达自我的同时提升自我,成就自我。

二、让学生觉得作文有章可循——用好“例子”

叶圣陶说过:“教材无非是例子”,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,引导学生从“例子”中理出章来,以“例”为样,比葫芦画瓢,写作文自然就不难了。

1、掌握好“例子”中的几种程式

虽说文无定法,但作文却又是有法循的,从前人或名人的文章中寻出一种“程式”,让学生掌握其“程式”,然后按“程式”套出自己的文章,我们叫它用别人的瓶子装自己的酒。如学习了魏巍的《我的老师》一文后,我引导学生整理出它的结构程式为:

1)开端:点出人物,介绍年龄选择角度新颖的人物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,引发全文。

2)发现:从不同侧面选择若干个事例进行简要的叙述,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,为下文进入高潮作好铺垫。

3)高潮:选择最能体现人物精神风貌的一件事详细叙述和描写,使文章进入高潮。

4)结局:在高潮处嘎然而止,用一两句点睛的议论或抒情结束全文。

学生依照这种程式,学习写人的记叙文中的“用若干个事表现一个人的方法。”而这种“程式”一经总结出来,不仅要求学生依照程式再三练习,而且要学生记住这种“程式”,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章可循。初步解决了学生作文的“老虎吃天,无从下口”和“想一句,写一句”的毛病了。

利用教科书这个“例子”按文体整理出十余种结构程式:记叙文写入的四种,写事的四种;议论文三种;说明文三种。学生掌握了这些写作文的套路,作文时不管哪种文体的,都能按照程式、套路去构思、写作、作文便很快入门、入轨了。

2、强化“程式”训练,鼓励破格而出

学生作文依照“程式”入了“门”进了“轨”。起初,教师对学生按程式进行强化训练,力争做到一见到作文题目,就能判断所采用的文体,然后比较用哪种程式好,这样就能够把材料按程式表现出来,把感知到的东西如实地记录下来。随着强化训练,越写越熟,熟了就能随心所欲。再加之阅读信息的增强,欣赏水平的提高,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。这时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学习新“程式”创造新“程式”。学生就能破格而出,教师也就完成了由“扶”到“放”的过程。学生的作文也就投入了“自由王国”的天地了。

三、解决“无米之炊”的问题——引导学生积累

叶老说过:“写作是把从外面得来的见闻知识,从里面发出的意思情感诉诸于文字。”而外面的和里面的又从何而来呢?这就要靠积累。“积累”是解决“无米之炊”的主要手段,是决定其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。

1、阅读积累

有人把阅读和作文的关系比做家庭过日子,家庭经济收入多,支出多,就不困难,家庭收入寥寥无几,却要大量支出,就要负债了。阅读积累是写好作文的“经济收入”,教师必须组织好。

我每学期同大家一起制定一个阅读计划。确立阅读总任务,再把总任务分解到每个月,甚至每个星期。然后逐步落实,每星期检查读书笔记。和每月召开的读书报告会是检查和促进阅读积累的主要手段。比如:我初一下学期的阅读任务是:读两部名著,背十篇名篇,讲二十个成语故事,背三十首古诗。把这个学期的总任务分解到五个月(二十个星期)内完成。这样,初中三年六个学期,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了较为丰厚的“收入”;支出时自然就不困难了,正所谓,好字生好词,好词生好句,好句生好段,好段生好文。

2、观察积累

学生作文大都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,为什么却写得干巴乏味、空洞无物呢?主要原因是平时不能认真观察生活,作文时就会感到脑子空空,无从落笔。所以,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,是教师指导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。观察积累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。

1)写观察日记。写观察日记是被广大同仁证明了行之有效的观察积累的方法。我除了要求大家记载自己的平时观察外,还注意要求学生在某个时期或某个处所的集中观察。如冬天的早晨要大家都来观察马路上行人的装束和神态。夏天的中午观察各种动、植物是怎样的状态。大家把观察后的现象写出来、互相传着看、评论着、欣赏着,情绪非常高。

2)指定观察对象。教师指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观察特点的人或事。如“三八”节之前让大家观察自己的母亲,并为她写一封节日贺信。教师节之前让大家观察自己的任课教师,为其写一篇祝辞。到集贸市场去观察市场的货物销售情况和小贩们的忙碌情况。诸如此类,大家观察后再一起讨论。然后再观察。学生从中不仅学会了观察方法,对学生理解别人,认识社会都有很大益处。

3)引导观察分析。观察若能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的深入则是观察的飞跃。因此学会观察分析能对事物全面了解、避免片面性。所以教师对此要做好指导。

学会观察是学生学会作文的一只翅膀,观察再会分析是另一只翅膀,有了这两只翅膀,学生就能在作文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了。